1月17日,农历小年。

早上6点钟,莱阳市沐浴店镇西石河头村,天色刚蒙蒙亮,空气里透着沁骨的寒意。迟义江像往常一样,披了件冲锋衣外套就匆匆出门了,他要到村子西南头的樱桃树大棚里转一转,看看樱桃树的长势如何,大棚里的温度、湿度是否适宜。对于西石河头村村民来说,这个在周围十里八村见所未见的新鲜事物,承载着他们对于致富的殷切期待,也使作为烟台市委组织部派驻第一书记的他起早贪黑,更加忙碌。

西石河头村地处莱阳市东北部,有350户、1050人,周围低山丘陵环绕,常年缺水,现代农业发展滞后,被列为烟台市级重点帮扶贫困村。然而,自从2018年初第一书记来村里后,一切有了新变化——泥泞小路硬化了,淤塞河道通畅了,爱心餐厅建起来了,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······脱胎换骨后的西石河头村,先后被评为“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”、“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示范村”、“烟台市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”。

昔日的贫困小山村,如何摇身一变成了示范村?带着这个疑惑,我从烟台市区出发,坐动车、乘汽车辗转来到山村,跟随迟义江的脚步,体验驻村第一书记一天的工作。

时间:上午9点

地点:党建文化广场

沿着石沐线一路向北,经过一片片农家果园后,汽车拐进一条笔直的乡村水泥路,一座红瓦白墙的山村渐次呈现眼前。干净整洁,是我对西石河头村的第一印象。

上午9点钟,我见到第一书记迟义江时,他正在村子中间的党建文化广场上,热情张罗着村里的写春联送福字活动。5名来自莱阳市书法协会的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,写出一对对红彤彤的对联和福字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赶来凑热闹,每家每户都能免费拿到对联和福字。“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,手写的对联越来越受老百姓欢迎,有的村民甚至主动拟好内容,请书法家来写。”迟义江说,像这样的书法下乡写春联送福活动,去年年底村里也搞了一次,同样人气火爆。

村民朱良胜大叔展开了一副刚写好的自拟对联:“河水清环境美四季花香,党领导村号召共奔小康,横批:铭记党恩。”朴实的话语,洋溢着对党的忠心爱戴、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。

紧邻着广场的,是穿村而过的小清河。尽管是冬天,河边依旧是一片好风景:崭新的木桥横跨河面,整齐的垂柳分列两岸,几只大白鹅在冰面上嬉戏。村民徐桂花说,放到以前,大家根本想不到在两年的时间内村子会变这么漂亮。“以前河里都被垃圾塞满,气味难闻,唯一的桥梁还断了一半。村子里只有一条水泥硬化路,其余都是泥路,一下雨坑坑洼洼,根本走不了车。”徐桂花回忆道。在她和不少村民看来,第一书记的到来,彻底改变了村子面貌。

2018年2月,迟义江主动向组织上申请到村担任第一书记。初来乍到,村子里随处可见的脏乱景象令他感到“头疼”。为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,让村子美起来,他委托规划部门编制建设规划,动员全村老少齐上阵,大刀阔斧进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:拆除违章建筑65处,清理乱堆乱放700多处,粉刷村内墙体,设计文化墙、文化街;整修浆砌村内河道1000多米,清理河道垃圾1万多立方米;将村内主要道路全部硬化,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村庄道路格局;种植玉兰、银杏、国槐等苗木800多株·····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

时间:上午10点

地点:振兴果蔬合作社基地

从热闹的节日氛围中抽身出来,第一书记一转身回到了田间地头。“你看,这是村里合作社去年新栽的优质梨树苗,有一万多棵呢。”他指着村西头路边的一大片果园说。

地里1米多高的梨树苗成行成片,整个果园覆盖了滴灌系统,不远处是两个平塘和蓄水池,随时保障果园灌溉用水。地头的一块大牌子上,写着“振兴果蔬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”“烟台农科院现代果业示范基地”。

沿着果园一侧的小路继续往前走,一个浅蓝色的塑料大棚十分显眼。“别抽烟啊,这周围都是易燃物,烧着了就不好了。”迟义江对着棚外的一名村民嘱咐道。对于这5亩大棚樱桃树,他尤为上心。

侧身钻进大棚,瞬间让人感到温暖如春。茁壮的樱桃树林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“樱桃品种是美早,栽了100棵,都是树龄6年以上的大树。你看,开始抽芽了。”迟义江小心抚摸着一根樱桃树枝条,凑上去仔细观察。他掰着手指头算,预计到今年4月初,这批樱桃树结的果子就能“抢鲜”上市,将为村里带来15万的收益。

西石河头村有1800亩地。此前,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,加上农业技术落后,全村有将近一半的土地撂荒,一些果农种植的苹果树、梨树也出现品种老化问题。村民靠种点儿玉米、花生、大豆等农作物维持生计,一年收入寥寥。这让第一书记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
脱贫致富,路在何方?全市推行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村子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路径。通过学习政策文件、深入研讨交流、外出参观考察,把零散的土地从村民手中流转出来,化零为整、抱团发展,走强村富民、共同富裕的道路,逐渐成为村干部的共识。为此,村党支部带头,领办成立了振兴果蔬专业合作社,先期流转60亩土地,靠种植土豆和青储饲料,为村集体挖到“第一桶金”10万元,这是村里多年来的第一笔经营性收入。这犹如打开了致富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
目前,全村90%村民共317户入社,流转土地330亩,拉开了合作社连方成片、规模经营的大框架。2019年,村子与烟台农科院合作,已经发展了60亩大樱桃设施栽培和苗木繁育基地、270亩优质梨种植示范基地,预计2022年梨盛果期时集体收入将达到100万元左右。

时间:中午11点

地点:爱心餐厅

从合作社示范基地转完一圈回到村里,已经是11点半。这时,我们的鞋子上都蒙上了一层灰。第一书记顾不上吃饭,先过去爱心餐厅查看情况。

推开门,一股饭香扑面迎来。十几名老人坐在桌前,拉着家常,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,场面温馨热闹。“迟书记来啦!”几名老人主动与第一书记打招呼,脸上挂着舒展的笑容。“白菜肉的饺子,味道还行吗?”书记笑问。“真香!你快尝尝,比自己家做的都好吃!”老人答道。

为了照顾村里的困难老人,迟义江与村干部们联系了几个公益组织,接受社会捐赠,发起成立了“爱心之家”,包括爱心餐厅、爱心超市和爱心宣传队,为贫困户、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务,为村民提供生活用品,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。“村里75岁以上的贫困老人,都可以到爱心餐厅免费用午餐。”他介绍道。爱心餐厅每天中午11点半开饭,老人们热情高涨,有的11点就到了,抢着帮餐厅干活儿。

90岁的位京芳是一名孤寡老人,常来爱心餐厅吃饭。“现在猪肉这么贵,餐厅里还保证顿顿有肉,饭菜每天换着花样儿做,干净又卫生,大家真是既高兴又感动。”老人幸福地感慨道。

时间:下午1点半

地点:贫困户家里

在第一书记住的民房里,我们做了两碗热面汤,吃完已是一点多钟。因为是小年,我们来到贫困户家里,进行节日的走访慰问。

79的老党员李本元是村里的低保户,平时跟儿子住一起。由于儿子身体有病,老人不得不一个人忙里忙外。进入李本元家中,迟书记一边向老人问好,一边递上一桶花生油一盒挂面。“家里米、面、油、菜都有,样样不缺,村里隔三差五给我们送这送那的,很满足了。”老人动容地说。

西石河头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33人,第一书记始终把贫困户安危冷暖放在心上,经常逐户走访慰问,补充完善扶贫档案,反复商讨增收办法。帮助贫困户吕洪珍的孙子减免学费,为于寿松的残疾孩子申请了轮椅,为卢仁波患癌症的妻子办理低保……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,感动着村民、改变着民风,换来了群众的真心拥护,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。

走出李本元家的小院,我们又拜访了其他几家贫困户。

时间:下午4点

地点:办公室

下午4点钟,两位村干部和几名合作社成员过来第一书记办公室,共同商量新建一座樱桃树大棚。合作社经济,让大家尝到了实打实的“甜头”。迟义江粗略算过,入社村民通过土地租金、务工收入和分红收益,每亩土地每年可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。

62岁的于洪水大叔是村里的第一批合作社成员,原先只懂种庄稼的他,如今已成为合作社大樱桃管理技术骨干。于洪水家里有两亩多地,以前也就种点玉米、花生,一年下来收入只有五六百块钱。

“入了合作社,收入增加了十几倍,日子好过多了。”于洪水算了一笔账,土地租金一年能收入1000元,加上平时在大樱桃基地干些浇水、施肥、修剪的活儿,一年收入能有5000多元,这还不算将来大樱桃分红的收入。

迟义江和社员们盘算着,年后在樱桃树大棚的旁边,再建一座新大棚。先把土地翻整好了,等着3月份天气一暖,就动手栽树、搭建大棚。

时间:晚上六

地点:路上

忙完一天的工作,已是下午5点多钟。

这对第一书记迟义江来说是常态,他平时吃住在村里,忙的时候,连续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。

趁着朦胧的夜色,他驱车赶往位于烟台市区的家中,打算陪妻子和女儿吃个团圆饭。

责任编辑:徐艳琳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