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
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”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传统美德。“成语故事里的传统美德”青少年云端微课堂第三集,以大禹治水的经典典故为切入点,带领广大青少年追溯“克勤克俭”的成语起源,在千古佳话中感悟勤劳与节俭的重要。

课程以AI动画形式还原了当年的故事。远古时期,洪水泛滥,百姓身受其害。尧帝命鲧治理洪水,九年未见成效。后来舜帝即位,任命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重任。禹毅然告别新婚的妻子,踏上治理水害的征途,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,废弃堵塞策略,改用疏导的办法,开渠作坝,把河水引入大海。他一去就是十三年,其间三次过家门而不入,与群众一起节衣缩食,同甘共苦,终于治服了洪水。舜帝评价他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”,大禹也因此深受百姓拥戴。

“勤劳是担当的底色。”微课堂上着重解读,“大禹治水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不仅在于他攻克了水患难题,更在于他用十三年的坚守,诠释了‘勤’与‘俭’的真正内涵。”

为让传统美德落地生根,课程中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将“克勤克俭”融入日常生活: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,是学习中的“勤”;随手关灯、节约粮食,是生活中的“俭”;主动帮助同学、参与班级劳动,是集体中的“勤”;爱惜文具、不攀比消费,是成长中的“俭”。希望同学们把勤勉刻进学习态度,把节俭融入生活细节,让这份延续千年的中华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

主播/编导 周欣

拍摄 罗皞 薛超

剪辑 罗皞

美编 王亚男

校对 陶善工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