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5日,走进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,记者发现地上贴满了二维码。这些二维码并不是装饰,而是雅光电子数字化转型的秘密武器之一,指引着机器人“军团”在车间里精准穿梭的同时,帮助企业大幅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。

图片

“针对7层货架上体积小、数量大的物料,我们采用可升降的料箱机器人,它能自动调整到每一层获取物料,提高了空间利用率。”雅光电子数智科技部部长王忠玮介绍说,而对于体积大、占用空间大的物料,则使用潜伏式机器人,它可以运行到托盘式货架底部,通过升降顶起物料运输,承重达600公斤。

去年10月,雅光电子结合仓储管理系统打造智能仓库,3台潜伏式机器人、2台料箱式机器人来到这里“打工”。它们之所以能在仓库里“畅行无阻”,全靠地上的二维码。“这里面藏着大秘密,包含x轴和y轴的定位信息,就像地理经纬度一样。相邻二维码还像链条一样相互关联,能指引机器人下一步的方向,响应速度快。”王忠玮解释说。

如果说经纬度确定了机器人的运作路线,那么“三码合一”系统就是让物料管理变得精准高效的“秘密武器”。据介绍,“三码合一”即物料、库位和料箱的二维码紧密相连,可实现全程可追溯的精准管理。这不仅使物料定位准确率高达99%,还将拣选时间压缩了70%,大幅降低了人工误差。

作为一家围绕汽车发展方向,主要从事研发、生产新型汽车电子功率器件、功率集成电路IC、功率模块、磁阻传感器等系列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雅光电子的智能化生产之路已走了近20年。2009年,雅光电子自主研发生产大功率雪崩二极管,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,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,实现国产化替代并于同年荣获“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”。

经过不断发展与创新,去年,雅光电子的智能二极管生产线实现量产,5个工段、68道工序完全实现自动化。现在,在二极管全自动生产车间,生产线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数据闭环,每8秒抓取一次精准数据,实时反馈设备运行和产品质量等信息。依托自动化设备与工序优化,每分钟近350件汽车整流二极管有序下线,较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产量增长58%、优品率提升33%,展现了“智造”的强大效能。

“近年来,公司在数字转型道路上的步伐更加稳健,我们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,使用机器代替人工完成焊接、压接、检验等工序,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。”雅光电子行政经理彭绍波表示。目前,雅光电子已成为国内整流二极管龙头企业,并成功进入汽车高端主机市场。

雅光电子的智能化转型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进步,更是贵阳高新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,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数字化、智能化手段,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,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。

记者:陈佳艺

推荐内容